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家园互动>>健康关怀

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传染率很高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,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。冬春两季多发,其传染力强,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。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%以上,学龄前儿童多见。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、水疱和结痂,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。该病为自限性疾病,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,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。

病因水痘传染性强。人类是该病毒惟一宿主,患者为惟一传染源,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~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。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。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,因二者病因同一。

表现该病潜伏期为12~21日,平均14日。起病急、轻、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,皮疹先发于头皮、躯干受压部分,呈向心性分布。在为期1~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。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→疱疹→结痂→脱痂的演变过程,脱痂后不留皮痕。水疤期痛痒明显,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。体弱者可出现高热,约4%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、水痘性肺炎。

大多见于1~10岁的儿童,潜伏期2~3周。起病较急,可有发热、头痛、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。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,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,周围明显红晕,有水疱的中央呈窝状。经2~3天水疱干涸结痂,痂脱而愈,不留瘢痕。皮损呈向心性分布,先自前颜部始,后见于躯干、四肢。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,次于颜面、头部,四肢较少,掌更少。黏膜亦常受侵,见于口腔、咽部、眼结膜、外阴、肛门等处。皮损常分批发生,因而丘疹、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,病程经过2~3周。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,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,形成播散性水痘。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:大疱性水痘、出血性水痘、新生儿水痘、成人水痘等。

治疗患儿应早期隔离,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。与水痘接触过的儿童,应隔离观察3周。该病无特效治疗,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,保持清洁避免瘙痒。加强护理,防止继发感染。积极隔离患者,防止传染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,俗称痄腮。四季均有流行,以冬、春季常见。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,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,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。常见的发症为病毒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及卵巢炎。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。病人是传染源,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。接触病人后2~3周发病。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,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肿大,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,表面发热,有触痛。7至10天消退。本病为自限性疾病,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一般预后良好。

表现潜伏期8~30天,平均18天。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。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不适等,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体温可达39以上。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。一般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状如梨形,边缘不清;局部皮肤紧张,发亮但不发红,触之坚韧有弹性,有轻触痛,张口、咀嚼(尤其进酸性饮食)时刺激唾液分泌,导致疼痛加剧;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~4天累及对侧,双侧肿胀者约占75%。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。10%~15%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,舌下腺感染最少见。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,使容貌变形,并可出现吞咽困难。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,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。咽及软腭可有肿胀,扁桃体向中线移动。腮腺肿胀大多于3~5天到达高峰,7~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。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,5天左右降至正常。病程10~14天。

并发症1.脑膜脑炎2.睾丸炎3.卵巢炎4.胰腺炎5.其他心肌炎、肾炎、肝炎、乳腺炎、甲状腺炎、血小板减少、关节炎等。眼的发症有角膜炎、泪腺炎、巩膜炎、虹膜睫状体炎视乳头炎。一般3周内恢复。

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,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主要对症治疗,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。注意口腔清洁,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,避免酸性食物,保证液体摄入量。体温达38.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。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、降颅压等药物。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,局部冷敷用睾丸托,可用激素及抗生素。并发胰腺炎应禁食、补充能量注意水、电解质平衡。

预防1.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。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。

2.被动免疫 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,但来源困难,不易推广。

3.自动免疫 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、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。免疫途径皮下注射,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,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,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。

 

 

 

疱疹性咽颊

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,发热性疾病,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,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。除手足口病会引起发烧外,更多婴幼儿的发热是由普通感冒引起,其中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,不要擅自给孩子口服头等抗生素类药物。得了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,除了发烧,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滴水不进。对发烧并出现口腔疱疹的孩子,喂食后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,给孩子漱口,避免细菌从溃疡的伤口进入,造成进一步的感染。

症状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,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,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。也有患者没有其它症状。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、室内空气流通不畅,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,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。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,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。

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.常见于婴幼儿,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,头痛,厌食,并常有颈,腹和四肢疼痛.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,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(很少多于12个)小的(直径 1~2mm)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,扁桃体,悬雍垂,舌部等,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,直径一般在 5mm以下,1~5日内愈合.并发症少见: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.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,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.

治疗措施减轻不适的方法是:注意口腔卫生,保持口腔清洁。多喝水,吃清淡食物,最好吃几天稍稀的白粥,有助于吞咽。可用淡盐水漱口以减轻咽痛症状。口服维生素C及B等。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。但如有发热,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,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。

预防:注意保持个人和室内的卫生,尽量不去嘈杂的公共场所。但必须注意的是,这种病起病急,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,容易导致高热抽搐。如果抽搐,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,可以掐住患者的人中穴,不断呼喊患者名字,同时要防止在抽搐时咬伤舌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保健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6年2、3月


附件

打印】【关闭